企业上云四大重点,包括企业上云的重点涵盖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、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验证、百万工业企业上云工程、百万工业 APP 培育工程四方面。具体内容,如下:
1、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验证。支持龙头制造企业、互联网企业、科研院所、高校等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测试验证环境和测试床,开展适配性、可靠性、安全性等技术验证。
2、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。培育 5 家左右跨行业、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,建成一批能够支撑企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发展需求的企业级平台。
3、百万工业 APP 培育工程。培育一百万左右面向协同研发、分享制造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特定应用场景的工业 APP,推进工艺经验程序化、工业知识显性化和工业智能云计算化。
4、百万工业企业上云工程。鼓励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,“供给侧”和“需求侧”两端发力,“建平台”与“用平台”双轮驱动,打造资源富集、良性互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。
由上可知,四大重点前两点都放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培育及建设上。四大重点虽然看起来是并列关系,内在逻辑实则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孵化在前,因为成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同于企业上云的目标。不具备自搭平台的千万中小企业,可以借由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步到位的直接上云,同时这些平台还可以用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大量企业上云。
当然,四大重点工作是同步推进的,工业互联网平台要孵化,企业上云也要进行。百万企业上云工程的重点是推动以及帮助企业上云,目前几乎每个省都已出台了相应的企业上云方案,多家云计算平台服务商、行业云平台方案解决服务商以及云应用服务商都参与到其中,整合资源打包服务的方式有利于广大企业快速上云。
对企业而言,上云并不是最终目的,最终还是要看企业如何应用云,如何增强其算力,如何用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技术服务自身。所以,百万工业APP培育工程是进一步推动云计算于制造业的落地与应用,而其中的很多政策,同样也增加了企业着手各自工业APP的热情。
企业上云进程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:
1、研发设计类工具上云。企业上云以成本驱动为导向,通过资源池化、弹性供给和按需付费,大幅降低硬件成本、软件成本、部署成本与运营成本。
2、核心业务系统上云。企业上云以集成应用为导向,将企业系统架构迁移到云端,有利于实现横向集成、纵向集成与端到端集成。
3、设备和产品上云。企业上云以能力交易为导向,制造能力在线发布、制造资源弹性供给、供需信息实时对接,能力交易精准计费,实现跨企业的制造资源优化配臵。
4、工业PaaS+工业微服务+定制化工业APP。企业上云以创新引领为导向,融合云、边缘计算、微服务架构与工业APP,实现工业知识的沉淀、复用和重构。
5、海量第三方开发者+通用工业APP。企业上云以生态构建为导向,实现企业开发主体、开发内容、开发机制的深刻变革。
对于企业上云的5个阶段,这里老王就不再多说,相信大家都能看明白。只要企业能看懂这个进程,应该也就对企业上云最终的发展形态有个整体印象了。
后面要做的,就是需要企业结合自身情况,在初步实现上云之后,与服务商共同打磨出企业真正所需的生产、管理、业务等云上应用,以最简便、高效、节约的方式满足企业发展所需。
欢迎留下您的建议
产品推荐
相关推荐
热门标签